题目:The Co-Evolution of Quantitative Histor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 Interdisciplinary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时间:2018年12月5日(周三)中午12:30
地点: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会议室(东333)
摘要:随着各类大规模微观历史数据库的成熟积累和量化社会科学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历史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学科界限逐渐消失,近年来涌现了大量重要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行为互动的理解。本报告旨在通过几个新近研究案例,简要介绍大规模微观历史数据在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思路和合作模式,尤其侧重长时段国际比较,同时介绍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年来公开/半公开的重要历史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和户籍面板数据,以期学界同仁更多关注和参与到方兴未艾的历史微观大数据建设和量化研究之中。
主讲人简介:董浩,男,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兼任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历史人口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人口学项目外部委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非常驻学者等。研究涉及人口行为、社会分层、量化历史、定量方法论等领域,主要从个人生命历程和家庭多代传递的视角关注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个体行为的互动,构建、整合和利用17世纪至当代东亚、西欧和北美人口微观大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的国际比较。论文发表于《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及Demography,Demographic Research,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IEEE Transaction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等多个领域的中英文权威期刊。其他研究相关信息详见www.hdo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