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中国的教育系统与教育不平等:基于PISA2015数据的国际比较
时间:2019年5月29日(周三)中午12:30
地点:实证所会议室(东二楼东333会议室)
摘要:教育获得作为社会流动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家庭背景对子女的教育获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自从布劳、邓肯和西维尔豪泽率先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来,确立了以微观视角的家庭资源秉赋理论为主流的解释逻辑,即通过家庭资源的多寡来解释子女的教育获得。但是,它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教育获得的动态过程并不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的,在个人教育获得的过程中,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很多社会组织都会参与到这一进程中,这些社会组织以及围绕这些组织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个人在学业成就中的不同位置。因此,教育不平等的生成机制不仅来自家庭内部的社会再生产,一个社会的特定制度条件和社会结构因素对教育不平等的传递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特征以及在国际上的相对位置,本研究试图通过PISA2015数据对教育系统的国际比较来分析国家间不同的制度安排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个人简介:
侯利明,男,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讲师,近几年来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Education Studies in Japan:International Yearbook》、《日中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科研方向: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