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2日星期三中午12:30,在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下称“实证所”)东333会议室进行了本学期也是本学年的第一次学术工作坊。本次的主讲人是社会学系博一的姚远同学,她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着眼于“家庭地位与人际网络”两个原因变量,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运用系数集束统计分析方法对原因变量的强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两类因素均显著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且人际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将显著高于家庭地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姚远同学基于生命历程演进与空间隔离差异的理论建构,结合Oaxaca分解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群体中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的差异。本次学术报告在方法的选择上为众多博一的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更引发了在场师生一轮轮精彩的互动。
提到实证所的学术工作坊,可谓是远近闻名。工作坊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全体师生为主体,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如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开放,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其中,共同听取和讨论主讲人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探讨社会学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
“学术工作坊”是实证所人才培养的特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和加强研究生及青年教师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能力。自2009年以来,“学术工作坊”每年分成春季工作坊和秋季工作坊,于每周三中午定期进行。截至2015年12月,学术工作坊已经连续举办了130余次,工作坊内容不拘泥于固定形式,而是由师生轮流担任主讲,谁有新的学术创意,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谁就可以主讲。总体情况是:一人讲演,全体参与,相互切磋,共同受益。
近年来,周三工作坊不定期地邀请到跨学科、跨专业的师生参与到主讲环节,不仅加强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也为社会学系的师生们开启了多元化的视角。有人说:社会学团队之所以创新学术产出量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周的工作坊,此话不无道理。同时,工作坊也加强了实证所内的学术互动,给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与相互学习的平台,锻炼了研究者的选题、建模、表达、提问、挑战、回驳、思考等基础学术能力,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理论研究与技术分析,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实证所周三学术工作坊热忱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前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