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社会学系学生组成的“红佳青”团队:成功入选了“2015年度中国田野调查基金·腾讯互联网人类学科研支持计划” 。该学生团队是由社会学系14级硕士生李爱红,11级本科生杜佳原,14级本科生龙青三人组成。
该团队此次申请的研究课题为《社会网络视角下,SNS(社会网络服务)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多方互动模式研究——以微信生态系统为例》,因其兼具社会网络的理论创新性与劳动力市场的现实应用性,得到了系所边燕杰教授和张顺教授的肯定与支持。研究计划书自11月提交基金会以来,通过两轮严格的筛选,从来自国外、港澳台以及中国大陆如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伦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共计268份申请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入选的3个团队之一,同时,这三位学生也是入选的23位学生中的佼佼者。
在社会学系和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的熏陶和引领下,团队成员长期专注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边燕杰教授团队关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的特色研究方向,在实证所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相关研究,并独立完成过相关方向的个人研究,因而具备了良好的实证研究基础,展现了出色的研究能力。本次课题申请过程中,这支梯队层次合理、团结分工合作的社会学系申请团队,在递交申请的个人和团队中(包括本科74人、硕士161人、博士61人,专业背景亦各不相同),以其专业创新的学术精神、严谨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关注社会和人文情怀,获得了评审委员会专家的青睐,成功入围并获得了相应的资金支持。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将按照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完成调研报告,向基金会主办方提交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发展从学术角度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虽然这只是学生团队在学术领域的一次微小尝试,但却是我交学子学以致用、聚焦现实、关注社会、关怀民生的一次挑战与实践。他们的努力和收获不仅代表了近年来社会学系、实证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鼓舞着更多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学校大力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时代大潮之中,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新闻背景:
2015年“中国田野调查基金”由腾讯公司和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共同倡导成立,由腾讯公司出资,中山大学教育基金会与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共同管理运作,关注互联网法律、公共政策、互联网经济、大数据和互联网人类学等研究方向,高度重视互联网行业及其自身业务模式发展中的互联网人类学问题,特别是社交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类学问题研究。基金旨在资助具有学术潜力的高校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开展田野调查研究,鼓励深入的、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有详尽资料为依据的分析研究;鼓励调查者在田野调查中的社会参与;鼓励基于田野调查基础之上、在已有的或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创新成果。腾讯研究院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智库开展多元化的合作,通过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汇集各界智慧,不断推出面向互联网产业的数据和报告,为学术研究、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研究支持。共同推动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原文链接:http://ssa.sysu.edu.cn/Item/625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