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时间:2018年5月23日(周三)中午12:30
讲座摘要:“佛系”一词最早诞生于日本,后传播到中国,数月内就成了日常及网络流行词汇。一大批青年以“佛系青年”自居,并且衍生出一系列的佛系群体和行为,如佛系学生,佛系打车,佛系考试等。 佛系青年的口头禅就是“无所谓”、“随便”、“都可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中体现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淡然和宠辱不惊的态度。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佛系”通过互联网迎合了青年群体线下的面临的现实困境。所以,广大学者对“佛系”产生了争论,其中既有批判“佛系”不思进取的“消极”,也有指出“佛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想通过对“佛系”青年群体描述,了解其群体的特征:个体的游离化,群体内部的原子化,思维的极简化,文化认同的补偿性和消费的出走性,并且认为佛系是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对当前阶层固化的柔性抵抗,同时也是各个社会阶层商谈过程中的反思。因此,佛系并不是放弃,而是放下,是存在主义的社会化表征,是一种过渡的中间状态。对“佛系”正确的社会学解读,可以更有效的认识青年群体,使其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讲人简介:
王欣,西安交通大学2016级同博,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社会学。